高良姜

食材简介

高良姜是一种种植的农产品,其药用价值很高,同时可以用于香料(制作印度香)。高良姜根茎呈圆柱形,长4至9厘米,直径1至1.5厘米。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,有纵皱纹及灰棕色波状环节,节间长0.5至1厘米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灰棕色,纤维性,内皮层环较明显,散有维管束点痕。高良姜具有香气,味道辛辣,它以色红棕、香气浓、味症者为佳。

营养价值

根茎含有高良姜素、山柰、皮素及挥发油。油的主要成分为1,8-桉叶素和桂皮酸甲脂。高良姜的辛辣成分为高良姜酚。有温脾胃、祛风寒、行气止痛的作用。

功效与作用

食疗功效: 温中散寒,理气止痛。 产地的分布: 产广东、广西,野生于荒坡灌丛或疏林中,或栽培。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。 采收及加工: 选好良种,采用育苗移栽,施足基肥,施好秋冬肥,适时收获。 1.采收 人工栽培的高良姜一般种植4年采收,但以种后5~6年收获的根部含粉质多、质量好、产量高。多在秋末冬初时选择晴天采收,采收时先将地上茎叶割除,进行翻地,收集根茎,或用锄把根茎挖起,抖去泥土。 2.加工方法 挖起的根茎抖去泥土后,将须根剪除,剥净鳞叶,用水洗净,截成5~7厘米长l段,摊放在晒场曝晒,晒至6~7成干时,堆起闷放2~3小时,再晒至全干,使其皮皱肉凸,呈红棕色,质量佳。一般每667平方米产干货500~600千克,高的可达750千克。 泡制方法: 拣净杂质,水洗,稍浸,捞出,润透,切片,晾干。《纲目》:高良姜,红豆蔻,并宜炒过入药,亦有以姜同吴茱萸、东壁土炒过入药用者。 生药材性状鉴别: 根茎圆柱形,多弯曲,有分枝,长4~9cm,直径1~1.5cm。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,有细密纵皱纹及灰棕色波状环节,节间长0.5~1cm,下面有圆形根痕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,纤维,内皮层环较明显,散有维管束点痕。气香,味辛辣。以分枝少、色红棕、香气浓、味辣得为佳。 根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略切向延长,外壁增厚。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,外韧型,较中柱维管束大;内皮层明显。中柱散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,近内皮层处维管束较小而密,几连成环状;维管束鞘纤维成环,壁厚,非木化和微木化。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,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;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。 粉末特征:紫棕色。 淀粉粒单粒棒槌形、肾形、长椭圆形、菱角形或长卵形,长24~44(~93)μm,直径8~27μm,脐点点状、短缝状或三叉状,偏于一端或位于中部,层纹不明显或隐约可见;复粒由2~8分粒组成,偶见半复粒。 分泌细胞破碎,完整者类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40~48μm,壁稍厚,有纹孔,胞腔含橙红色或棕红色树脂状物。 薄壁细胞壁稍厚,有类圆形纹孔;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。 梯纹、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8~56μm。此外,有纤维及多角形鳞叶表皮细胞。有时可见根的内皮层细胞,常单个散在,狭长形,末端平截或稍尖突,长120~200μm,直径22~27μm,壁三边甚厚,一边薄,也有四面均匀增厚,非木化,也沟明显。